< 時事 > 對領導者而言,人格就是實力

最近各種醜聞鬧得轟轟烈烈。

有些人說:人格和能力是相互獨立的,
我們要的是會做事的人,不是很有德行的人。

把人格和能力切割開來看,聽起來很有道理、似乎很客觀,
隱者很久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,
但我後來發現,其實人格也是實力的一部分,尤其是領導者。

人格好當然不表示很會做事,但只看做事能力的考量也不夠全面。
總是要同時看優缺點兩個方面,
才能按照狀況盡可能做出最佳決策。
不願筆戰,只是想說明 人格和做事能力的關聯,供大家參考。


老劉,圖片來自光榮...

1.人格對行為表現的影響。

人格會不會影響一個人的表現?
答案絕對是會。

性格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領域,有許多關於性格與工作的研究。

一般來說,勤勉盡責度高的人,表現會越好,
無論到哪裡都是如此。
對服務業來說,甚至外向性、開放性、親和性和情緒穩定性,
也可能在不同層面或工作內容中造成影響。

有自戀性格的領導者,容易做出錯誤決策。

諸如此類不勝枚舉。

在人力資源領域,也早已經有這樣的概念。
之後會再詳細說明,這次先點到為止。


Spencer & Spencer, 1993     圖片來自1111人力銀行

Spencer 他們認為,知識專業技能其實很好訓練,
一個人的動機、個性和價值觀,反而是更難培養跟改變的能力。
動機、個性和價值觀,當然會左右一個人的決策、領導和行為。
所以人格和能力可否分開來看?
我覺得是沒有辦法的。


2.「不會帶來隱患」也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,也許可稱為防禦面

對金錢名利權力物質軟弱的人,就容易受到這些東西的誘惑。
對異性軟弱的人,就容易在異性方面倒塌。

不是只有「可以做些什麼」才稱得上實力,
「不會帶來隱患」也是一種實力。
是屬性的差別,也許可以稱之為攻擊面的實力和防禦面的實力。

看看那些遊戲裡面攻高防低的角色,超短命的阿XD
如果一下就仆街,續戰力很低,
難以成為將軍獨當一面,只能當作奇兵來使用。


3.領導者的人格,就是領導實力的一部分。

終於來到這篇最關鍵的論述XD

按照組織行為學家的定義,
「領導」指的是:影響團隊達成目標的能力。(Robbins,1998)

雖然關於領導的定義有各種版本,
但總會提到兩個關鍵字:團隊和目標,
也就是「人」和「事」這兩個層面。

如果失去人心,就無法一起做事,當然也無法達成目標。
能否得到人心,是領導者很重要的能力。

學者甚至發現,「德行領導」
是華人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領導方式。(鄭柏壎,1995)
領導者以身作則,公私分明,樹立良好的德行楷模,
使得部屬不僅產生認同,甚至會效法其行為。

我想,人格至少是一種基本,即使能力再好再會講話,
但若人格很有問題,大家也會覺得他沒有資格擔任領導者。
有德,大家才會願意認同他身為領導者的角色,
在那之上再觀察做事能力。

如果沒有對人的影響力,就是沒有身為領導者的實力。


< 關於人格 >

若沒有具備<基本>,
在那之上不論樹立什麼,都會一再倒塌。
在那之上就算用什麼發光的東西來裝飾也不會發光。

人對待使命和位置比自己高的人時,容易好好對待。
但對待使命和位置比自己低的人時,卻很難好好對待。
然而,如何對待使命和位置比自己低的人,是自己人格的程度。

必須是具備「人格」的人,才能正確地看「人」且寶貴地對待。




說出帶給別人傷害的言語並做出那種行為的人,
因為那已經養成「體質」,所以就算自己犯了錯也不知道,
會習慣性地一直隨便講話並行動。
有人明明知道卻還是那麼做,
有人則是因為不知道才那麼做的。
不管是明知故犯或是不知道才那麼做,最後都會自作自受。

雖然那對自己而言「如蝴蝶揮動翅膀般輕微」,
但是對對方而言,卻會感受到如「颱風」般的衝擊,
導致內心因著那句話而倒塌、跌倒、灰心。

<言語和行為>是「基本人格」。
光看人「講話」就可以知道他的<人格>。

「假的」最終都會露出馬腳。
假裝成真寶石的「假寶石」,
其色澤和光澤都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變質,
任誰都會知道是「假的」。



延伸閱讀




留言